為什麼要學注音?

最多人詢問的問題,我依據語言理論、兒童發展以及自身海外教學經驗提供了個人淺見,歡迎一起交流!感謝方老師製作淺顯易懂圖文。
為什麼海外的學生要學注音?
討論這個議題前,可以先思考想讓孩子達到的中文目標與學習內容。

一、期望孩子能接觸臺灣教材與讀寫繁體中文
使用台灣的教材會需要學注音,但建議先有300-500字漢字基礎,有了漢字基礎再學習注音符號,事半功倍。孩子獨立閱讀時,較有信心,避免每個字都需要拼讀的痛苦期。同樣的,如果只靠直接識字法用漢字閱讀成長速度可能會趕不上會注音加識字後閱讀的速度。

二、什麼時候開始學注音比較好?
根據構音發展五歲的語音清晰度可達90%,但ㄓ ㄔ ㄕ ㄖ 音素獲得則是到六歲。所以五、六歲的語言發展和認知能力是最適合學注音,但是海外學生上K之後英文閱讀能力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我們建議可以提早到四歲多,讓孩子試試看。我們會以繪本、手引起孩子的興趣,用圖像、肢體、遊戲等方式介紹注音符號,並輔導這個階段較難發出的音。

三、學注音的好處
1.培養獨立閱讀
學注音的最終目的是幫助閱讀。大量朗讀也是讓孩子自然而然識字的方法。因此我建議當孩子有漢字基礎後,可以學習注音或漢語拼音等輔助自我閱讀的工具,以幫助持續的閱讀。
2.幫助發音、認字、寫字
注音聲調符號,可以協助容易不分二三聲的海外學生注意發音。
注音的字型來自古字,學生可以學習寫字筆畫外,還能在漢字部件找到注音蹤跡,輔助認字。例如:「ㄡ 」是右手之象形文字,孩子在漢字裡看到ㄡ 就能知道字跟手有關。當孩子懂得運用注音寫出想法時,更是成就感滿滿呀!

四、學注音後是否會依賴注音
注音是輔助認字,在漢字的旁邊,字型不大,孩子每個字都依靠注音拼讀反而會失去耐心,對於已有漢字基礎的孩子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當孩子熟練注音時,難免會有依賴注音的情形,這時候就需要靠大量閱讀過渡此階段。

五、一定要學注音嗎?
不一定,端看想讓孩子接觸的教材,如果是簡體字,則建議學習漢語拼音,但建議三年級左右,英文Phonics比較穩固不會跟拼音搞混。

六、關於漢語拼音
在海外為了打字方便可以學習漢語拼音,而且對已經熟練注音的學生而言,是相對簡單的,透過注音與漢拼對照表,孩子通常只需要幾堂課能學會漢拼規則。
因此,在Mandarin Mommy & Me小學課程三年級會教導漢拼和打字,帶領孩子使用鍵盤傳中文Email給家人並創作小短文等,運用在生活上,讓中文變得有使用意義。

七、閱讀塑造孩子自我認同觀
對於海外的孩子您可能希望他能學會聽說和簡單的認字,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與英文變成優勢語言時,生活中的對話將不能滿足他想表達的事,漸漸的孩子將捨棄用中文表達。

閱讀的趣味則能保持孩子對中文的興趣,無形中學習更進一步的詞彙和句型等,最重要是文化精神也蘊含在其中,孩子透過認識、理解,進而有了文化認同,形成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